您好,欢迎来到飞速网!

拥有海量精选范文,祝你一臂之力!
计划、总结、合同、论文、作文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进程

更新时间:2025-07-24 02:44:01 发布时间:2025-07-24 02:44:0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一、前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经济理论的探索进程又拉开了全新的篇章。自那以来,基于我国自身国情的市场经济理论的雏形初现,并最终完善为一套适应时代发展的体系。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它与传统理论中认为市场是资本主义的特有东西产生了明显的背离,并形成自身的理论。总体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可谓历经一番寒彻骨,终得梅花扑鼻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而向上发展,并从最初的探索阶段进展为后期的确立完善阶段,使得这一理论从本质上有了新的高度。

二、探索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起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届三中全会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伟大的历史性的转折,一方面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另一方面强调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并以此为开端积极探索经济建设规律,使市场因素更多地渗入到经济体制中。在领导集体中,陈云和李先念对市场和计划的关系认识较早,并且对于计划和市场的看法较为一致,他们都认为以往的计划经济对各方面要求得太严,要正确认识和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他们对于市场和计划的兼容态度引领了对计划和市场探索的新思路。1979年11月,邓小平在回答我国经济政策的改革等问题时表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有重大进步意义,突破了把市场排斥在外的传统认识。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原则。而这个原则直接有助于市场自身调节功能的发挥,使其从原先被计划经济体制局限的牢笼里挣脱出来。而就当时来看,国内学者对我国特有的市场经济体系也抱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学者刘国光、赵人伟认为,可以结合市场与计划这两者协同作用,使得资源配置体现最大的效用。总之这一时期的理论探索进展,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虽然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观念相比仍算是取得了巨大进步。

三、探索深化阶段

这一阶段起始于十二届三中全会,至南巡讲话前。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从历史角度讲,马克思主义经济史上第一次涉及到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经济理论的深化。在1987年的十三大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0年十三届七中全会上,明确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要依靠计划和市场两者相结合的思想观点。在那一时期,著名学者于光远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发展初期计划和市场的相结合的必然,而随商品经济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基于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制度也在逐步走向成熟。

四、最终确立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南巡讲话到十六大召开前。在上世纪90年代后,这一中国特色理论终于提升到了新的发展高度。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讲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开创性论述彻底解除了将计划和市场看作是区分社会基本制度要素的思想束缚,彻底摆脱了凡事都得先考虑一下是姓资还是姓社的思维定势,为我国市场经济理论的最终确立起到根本的稳固作用。十四大又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规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而后,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做了进一步勾画。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了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国内专家学者对这一阶段中的理论内涵做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其中,学者张卓元表示,我国市场要熟练地运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先进的手段方针,促进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到了上世纪末,基于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最终得以确立。

五、完善和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十六大开始至今。2025年,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次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2025年十七大召开提出要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25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创新性地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是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这一转变,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中的新突破。学者张卓元指出,起决定性作用是对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展开。这一阶段,在进一步深化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六、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对其探索进程进行梳理,从个人角度讲,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其演变过程,以便进行深入研究;从社会角度看,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总结以往的经验,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深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继续扩大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进程 理论

为您推荐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政府级次问题

" 内容提要:减少政府财政级次,推进“乡财县管”和“强县扩权”改革,为最终构建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体制奠定基础的总体改革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中国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应当重视当前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鼓励和允许多种模式的地方财政体制并存发...

2025-07-24 01:44

税收法定原则比较研究——税收立宪的角度

税收法定原则比较研究——税收立宪的角度 税收法定原则比较研究——税收立宪的角度 税收法定原则比较研究——税收立宪的角度 「关键词」税收宪法;税收法定原则;税收立宪「正文」 关于税收法定原则,学界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往往停留在抽象理念的...

2025-07-24 01:42

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从 1978 年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79-97 年间, GDP 增长年均高达 9.8% ,为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对外贸易...

2025-07-24 01:38

基层单位财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文章摘要】 本文分析基层单位财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给出了相对的建设策略,重点对其文化建设加以合理的规划,以此构建具有地方单位特色的文化体系。 【关键词】 基层单位;财政文化;建设 ...

2025-07-24 01:36

第四节 国际税法的渊源

第四节 国际税法的渊源 第四节 国际税法的渊源 第四节 国际税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简称法源,在中外法学著作中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如法的历史渊源、思想理论渊源、文献渊源、效力渊源、成立渊源、法定渊源等等。著名法理学家凯尔森在其名著《法与国家的...

2025-07-24 01:18

乡村建设对财政政策挑战与应对

“宜居”追求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往政府与社会将宜居建设聚焦在城市建设,“宜居”理念在乡村建设中没有明显的呈现。随着2024年我国稳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政策的提出,乡村建设目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财政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实现的重要手段,面对...

2025-07-24 01:04

加载中...